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10-03-25

[金陵晚报] 俩月 男子近视猛增2200度

本报讯都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在疾病的发展上尤其如此。来自盐城农村的杨大妈,历经38年的时间变迁后,胸部蚕豆大的畸胎瘤变成排球大;南京的闫先生,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近视度数猛增2200度,看个球赛都要用望远镜。    近视猛增2200度        正值不惑之年的闫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领导,可近两个月他的视力由原来的1000度净增至3200度,各种矫正方法都无法提升视力,实在无奈的闫先生有了提前退休的打算。闫先生说自己双眼的基础条件确实比较差,26年前右眼曾做过“视网膜脱离手术”,一年前左眼也接受过“眼底激光治疗”,但之后双眼的视力都维持在1000度。但半年前,闫先生的视力快速下降,过去一直开车上下班的他发现“街上的路牌渐渐看不清了,经常走错路,发展到后期连自己都觉得很危险,再开下去就‘危害’社会了!”       视力骤降后,闫先生的工作也显得力不从心,社交方面很受影响。闫先生说,“比较熟悉的老同事还可以通过外形、声音辨别,可新认识的人因为看不清,哪怕是见过两三次,脑袋和眼睛总是配合不起来。”       视力下降后闫先生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变得慢半拍,因为视力受限,每当要看电视球赛时,他就要戴上望远镜;因为两眼度数相差很大,每次看报纸时,他都要睁一眼闭一眼才能看清楚。         痛苦不堪的闫先生请了长假,四处寻医,跑遍了大大小小的眼科医院,因为视力太差,还拿到了二级低视力的“残疾证”。几尽放弃的他又到了上海某知名眼科医院,医生首先了解了闫先生的病史,又做了相关检查,然后坦率地劝他放弃治疗。“医生甚至不相信我过去视力还可以,非要我拿出过去的验光报告。”这让本来抱有一丝希望的闫先生,彻底心灰意冷。         近日,在家人的劝说下,闫先生勉强来到南京明基医院,眼科刘文彬主任接诊后,认为闫先生的视力并非没有任何挽救方法,他根据闫先生的角膜曲率及眼轴情况推算出他的近视度数,随后进行了“微创透明晶状体置换术”。术后第一天检查时,闫先生的裸眼视力一下子恢复到0.8,“其实视力表上1.0的我有些也能看清楚,真是太意外了!”现在,闫先生双眼裸眼视力已分别恢复到0.7和0.8。          刘文斌主任介绍,高度近视患者的世界都是模糊的,他们中有很多人的生活质量很差,需要家人照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很多患者还被别人“张瞎子”“李瞎子”的喊来喊去,个人自尊心也受到伤害。         据悉,明基医院本周六上午8:00~10:00有超高度近视免费检查、专家义诊;10:00~12:00超高度近视病友会成立仪式;13:30~14:30超高度近视专家讲座。(注:文中人物为化名) 通讯员刘洋本报记者陈艳萍   

详情
2010-03-25

[扬子晚报] 两个月视力净增2200度

事业正处于鼎盛期的闫先生近来却因为视力急剧下降,拿到了“残疾证”,不得不准备提前退休。经南京明基医院眼科治疗,他的双眼视力已经恢复到0.7和0.8。  正值不惑之年的闫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领导,可近两个月他的视力由原来的1000度净增至3200度,各种矫正方法都无法提升视力。闫先生26年前右眼曾做过“视网膜脱离手术”,一年前左眼接受“眼底激光治疗”,视力维持在1000度。但半年前,闫先生的视力快速下降,渐渐人都看不清了。他多方求医,都让他放弃治疗。经人推荐,日前到南京明基医院求治。   南京明基医院刘文斌主任介绍,因为高度近视患者眼睛结构脆弱,如果采用传统方法手术,很可能造成手术失败。刘主任为其进行了“微创透明晶状体置换术”,通过0.7毫米的微小穿刺口把透明晶状体吸出,然后注入一个负度数的人工晶状体,从而获得较好的视觉。术后第一天检查,闫先生的裸眼视力一下子恢复到0.8。   刘主任为闫先生做的“微创透明晶状体置换术(Micro Clear Lens Exchange,M-CLE)”是目前先进的屈光手术之一,不仅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的特点,同时也避免了青光眼、白内障等后期并发症的出现,免去了再次白内障给患者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刘洋 毕晓红) 

详情
2010-03-25

[现代快报] 近视3200度,看电视得用望远镜

近视1000度已经不可想象了,你能想象近视3000度的人会是怎样的吗?明基医院最近就碰到了这样一名超高度近视者,他还是一个铁杆球迷,在家只能用望远镜看电视转播的球赛。  闫先生看什么都费劲,还不到50岁,就准备提前退休了。26年前,他的右眼曾做过“视网膜脱离手术”,一年前左眼也接受过“眼底激光治疗”,去年底,他双眼的视力都维持在1000度,戴眼镜还不影响正常生活。今年初,闫先生的视力快速下降,左眼降至3000度,右眼降至3200度。过去一直开车上下班的他,再也不敢开车了,因为街上的路牌根本看不清,经常走错路。视力骤降后,闫先生的工作也显得力不从心。“比较熟悉的老同事还可以通过外形、声音辨别,可新认识的人因为看不清,哪怕是见过两三次,脑袋和眼睛总是配合不起来。”他说,由于视力受限,整个人都变得慢半拍。痛苦不堪的闫先生请了长假,因为视力太差,还拿到了二级低视力的“残疾证”。最令他痛苦的是,眼睛看不清,但是又配不到合适的眼镜。  记者随即采访了南京几家大的眼镜店,一家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高只能配到2800度,3000度的眼镜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一家店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3000度眼镜只能定做,但是戴不了,头晕根本走不了路,而且看东西都是变形的。专家表示,近视3000度的患者,眼镜一般也就只能配到1000多,度数再高病人也受不了,会产生一系列的副反应。另外,高度近视患者的世界都是模糊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很多患者还被别人“张瞎子”“李瞎子”地喊来喊去。  “高度近视后眼球会变长,同时视网膜、葡萄膜变薄,出现豹纹状眼底、巩膜葡萄肿。正因为高度近视患者眼睛结构脆弱,如果采用传统手术做法,水流进去一冲很可能把晶体核冲下去,造成手术失败。”明基医院医生刘文斌告诉记者,他们根据闫先生的角膜曲率及眼轴情况推算出他的近视度数,随后进行了“微创透明晶状体置换术”。通过0.7毫米的微小穿刺口把透明晶状体吸出,然后注入一个负度数的人工晶状体去“中和”高度近视的度数,从而获得较好的视觉。因闫先生两只眼睛都是较严重的高度近视,故两眼分别施行了“微创透明晶状体置换术”。术后第一天检查时,闫先生的裸眼视力一下子恢复到0.8,“视力表上1.0的我有些也能看清楚了。”现在,闫先生双眼裸眼视力已分别恢复到0.7和0.8。

详情
2010-03-18

[扬子晚报]三根钢筋穿进民工身体

昨天下午3时许,在南京河西江东中路一建筑工地,一名30多岁的木工师傅张某不慎从二楼内作业的脚手架上坠下,没想地面上3根竖立的钢筋不偏不斜刺入其体内,其中两根钢筋从其左右大腿根部贯穿,一根刺入臀部,民工身体悬空,挂在钢筋上不能自救,工友们发现险情,用气割将钢筋割断后才将其救起急送明基医院,经抢救所幸并没有生命危险。一屁股跌“坐”在钢筋笼上       记者赶到医院后,张某已被推进急救室。据张某的一位工友介绍,张师傅30多岁,是安徽阜阳人,刚来南京不久,和爱人一起都在工地做工。昨天下午3点左右,张某正站在7号楼的二楼脚手架上做工,不知道怎么就突然跌了下去。“我们只听到一声叫喊,回头看时,看到他身体悬空,等于是‘坐’在地面上的几根钢筋上。”正在附近工作的张某妻舅常师傅闻讯也赶了过来,看到张某当时的状况,差点晕倒下去。   原来,张某正在施工的房间内,地面上有一处由多根钢筋扎成的半米高的钢筋笼。张某从脚手架上跌落时,正好坐在钢筋笼上,有2根钢筋分别戳进了他的左、右大腿根部,还有一根钢筋戳进了他的左臀部,插进去至少有一二十厘米,戳进左右大腿根部的两根钢筋竟然都贯穿了大腿。此时张某上身瘫在地上,下身挂在钢筋上,还在不住地往下滑,剧烈的疼痛让张某不住地惨叫。用气割工具切断钢筋救人 “当时我们都快吓傻了。”常师傅讲。他们赶忙一边报警,一边想办法让张某的身体不再悬空,以减少他的痛苦。“硬拔肯定不行,我们想到工地上钳工用的气割工具,可以把这些钢筋切断,再把他抬到旁边。”于是,六七位工友便上前来帮忙,有的抱住张某的四肢和上身,让其身体保持平衡。还有的则用气割工具慢慢地从下方将戳进张某身体内的钢筋切断,由于担心气割产生高温,还有工友不停地往被熔断的钢筋上浇水降温。20分钟过去了,在众工友的努力下,戳进张某身体内的钢筋终于被切断,此时消防队和120急救车也赶到现场,便赶忙将张某送往明基医院抢救。    在被从急救室推入X光拍片室的路上,记者见到了受伤的张某。他意识还比较清醒,衣服已被剪光,留在下身的3根钢筋看了着实让人心寒。张某表示,当时他正在安装二楼屋顶上的一些建筑板材,有人让他到另一侧去安装,于是他便沿着高度不超两米的脚手架向另一侧移动。不料一脚踩空,正好坐在了地面竖着的钢筋上,“当时疼得我差点晕过去了,现在一动都不能动,很疼!”坠落地不高民工保一命     据医生介绍,戳进张某体内的钢筋的直径有1.5厘米,好在张某坠落的地方不高,因此戳进左臀部的那根钢筋并未穿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随后,通过拍片检查可以看到,这3根钢筋都没有伤到腿部的大动脉,这一点对张某来说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至于是否伤到了下肢神经系统,还有待进一步手术观察,随后医生便将张师傅推进了手术室。此时,张某的妻子也赶到了医院,为丈夫办理住院手续,她一直一言不发,眼角还有泪痕。常师傅表示,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张师傅的妻子也在工地干活。他们有两个孩子都在安徽老家,“千万不要留下什么后遗症,不然怎么养家糊口啊!”     昨晚9点,记者从明基医院了解到,3根钢筋已被手术取出。据主刀医生介绍,伤者左侧坐骨神经有挫伤,左髋骨贯通伤,钢筋没有伤及大血管,手术后已被转入ICU重症监护室观察,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见习记者肖雷本报记者李海勇 

详情
2010-03-16

[现代快报]呼吸困难原是胸腔藏“气球”

轮椅代步,怀抱氧气袋,持续咳了10年、走不到10步的吴先生近日在明基医院胸外科微创治疗下终于摆脱了气短的困扰。        家住苏北的吴先生,今年刚60出头,做了半辈子老烟枪的他,已经连续咳嗽了10年,平日里稍稍运动一下就会出现气短的情况。吴先生回忆,1年前自己的病情开始不断加重,平地上走不到10步就明显感觉喘不过气,需要停下来歇歇,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肺气肿及肺大疱合并慢性呼吸衰竭,随后便开始了吸氧治疗。        今年2月初,在家实在呆不住的吴先生外出骑电动车时不小心摔倒,右胸撞到车把,新伤旧疾一起发作,胸痛气短的情况更加严重了。实在忍受不住地的吴先生接受了“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保守治疗,可症状仅得到暂时的好转。为了减缓呼吸困难,吴先生无奈地改坐轮椅代步,并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来到南京明基医院找胸外科的刘会平院长治疗。   检查中刘院长发现,吴先生的双肺广泛肺大疱、肺气肿。他的病情已经严重影响了行动能力,而且尝试过多种保守治疗,都不明显能缓解病情。刘院长决定为其进行微创胸腔镜肺大疱结扎术。        手术中,刘院长分别在吴先生的左胸壁肋间开了三个1厘米的切口,胸腔镜器械由此进入,吴先生胸腔里情况立即呈现在电视监视器。通过探查发现,吴先生的胸腔里胀满了大大小小的肺大疱,严重影响了呼吸。肺上叶部分肺大疱已经融合成手掌大,直径8厘米多,像是大大的“气球”撑满胸腔,把肺部挤压了一半;而在左肺叶则散布满是直径约1厘米小肺泡,且伴有弥漫性气肿。肺叶上端又与胸腔内壁紧密粘连,“气球”严重压迫着肺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这也造成了吴先生稍微走动就会大喘气的情况。    就在手术探查过程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及心律失常的吴先生一度出现血压不稳的情况,考虑到他无法承受肺上叶气肿组织的广泛切除,刘院长对超大直径的肺大疱进行了三重结扎。术后通过鼓肺病未见明显漏气,胸腔内也无出血情况。术后4天吴先生就顺利出院,他自己感慨道,以前从没想到还可以摆脱氧气袋和轮椅,现在是坐着入院,走着回家!        刘会平院长介绍,像吴先生这样有长期吸烟史、肺功能差的病人,通常不能耐受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只能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带引流管,甚至不能拔管,给病人和家属精神上和经济上都带来沉重的负担。而胸腔镜手术以创伤较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对于年龄大、心肺功能差的患者,其优越性尤为显着,使年老体弱的病人也有了手术机会,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咨询电话:52238800-7856。(刘洋)(文中为化名) 相关链接:        刘会平教授,南京明基医院院长。曾任台湾长庚医院副院长,获美国外科学院院士、美国胸腔学院院士。1992年较早完成了台湾治疗性电视胸腔镜手术,至今成功施行胸腔镜手术6000余例。曾先后多次受邀在美国、日本、韩国、巴西、香港、印度、中国、荷兰、澳洲等重要国际会议中进行微创胸腔镜手术专题演讲、胸腔镜手术示范表演。近年来刘会平教授十分重视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并经常应邀到大陆各地,如北京、上海、广州、福州等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及手术示范教学。期间刘教授更被福建医科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部微创手术中心等延聘为名誉主任及客座教授。 

详情
2010-03-16

[南京晨报]无偿献血大军南京人仅一成

随着用血量的与日俱增,南京各大医院频频出现用血紧张的状况。省血液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南京本土市民献血的太少了,只占无偿献血大军的一成。       年过八旬的李老患前列腺癌晚期住在明基医院的肾内科,每周都要输200ml血浆维持治疗,但因节后A型血急缺,李老已经1个月没有输到血。“今天又调不到血啊?老爷子都肿得不成样了!”家人的无奈让李老的管床医生李汶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眼看李老的情况每况愈下,李医生毫不迟疑地赶到省血液中心设在该院的捐血屋,一次为李老“互助献血”300ml。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冬天至今,南京市各大医院纷纷出现供血紧张,很多手术不得不延期进行。医生为病人互助献血也并非个案。省血液中心血源科科长周知祥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临床用血的增加,每年的夏季和冬季大学生放假期间,南京都会面临用血紧张。之所以会造成这个现状,周知祥表示,关键是南京本土市民献血的人太少。分析到该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其中,大学生占50%,部队官兵占20%左右,外来人口占20%左右,南京本地市民只占到10%。     “南京有700万人口,如果有4%的南京人能参加无偿献血,就不会出现缺血的情况。”省血液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讯员刘洋记者华琳月)

详情
2010-03-12

[扬子晚报]医院设立捐血屋 “互助献血”更方便

3月10日,江苏省血液中心南京明基医院爱心捐血屋正式揭牌,据悉这是我省首家在医院设立的捐血屋。相较于我们过去常见的流动献血车、捐血屋采血,在医院设立捐血屋使“互助献血”变得更方便。  春节至今,南京市各大医院纷纷出现供血紧张,很多手术不得不延期进行。为了缓解血荒,医院动员鼓励病人家属为等待手术或需要用血的亲人“互助献血”。年过八旬的李老因患前列腺癌住在明基医院的肾内科,原本每周都要输血400ml,但因节后A型血急缺,李老已经1个月没有输到血。李老的管床医生李汶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眼看李老的情况每况愈下,李老的家人也因上了年纪不便献血,李医生来到捐血屋一次为李老“互助献血”300ml。 近日,神经外科的徐韬医生突然接诊了4位因车祸致脑外伤的病人,后续治疗急需输血,而4位伤者又都是目前急缺的A型血。为了保证治疗的及时,第二天一早,同是A型血的徐韬医生便来到医院捐血屋“互助献血”400ml,献完血后徐医生并未休息,紧接着下午看门诊,晚上又值了一晚夜班。  江苏省血液中心主任唐荣才介绍,设立固定捐血屋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是目前全国多家血站都在探索采用的工作模式。为缓解医院手术病人用血矛盾,如今省血站在明基医院首次开设捐血屋,就是为了方便病人家属现场“互助献血”。据悉,这是江苏省首个医院献血点,也是对血液供需双方联动模式的新尝试。  据悉,为鼓励市民积极献血,尽快缓解血荒现况,凡到明基医院捐血屋无偿献血的市民均可获赠价值168元的健康体检券。(刘洋 晓红) 

详情
170 171 172 173 174/176页 共2109条 175 176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