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健康园地

Health Corner

2016-10-07

预防低血糖症方法

低血糖的临床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且麻木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一般来讲,血糖浓度低于2.8毫摩尔/升被认为是低血糖。  低血糖对人体是有害的,尤其是对老年糖友,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  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低血糖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导致反应性高血糖(苏木杰效应),造成血糖波动,病情加重;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  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症之一,记住下面五种方法,可预防低血糖症。  1、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要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  3、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病人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4、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可在睡前监测血糖。  5、每一个糖尿病病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电话、用药等。 

详情
2016-10-07

冠心病患者要重视调护脾胃

 为何冠心病患者要重视调护脾胃?中医认识和诊治疾病一贯注重“整体性”。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脾胃主消化,而且心与脾胃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人是一个整体,上下相通,如果脾胃功能受损,饮食不易消化,停留于中,食滞气也滞,嗳气古时又称胸膈之气,气机不畅,胸中气塞,自然胸闷也起。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本身就与饮食因素息息相关,冠心病患者不宜进食过多、过饱,否则同样容易导致胸闷胸痛的发作,因此,中医治疗冠心病一贯重视“心胃同治”。  对于冠心病患者最基本的饮食要求是:吃得消化、吃得健康。  当下,粗纤维食品相当流行。冠心病以老年人居多,老人的消化能力已有下降,适当食用粗纤维食品有利于降低血液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如果每日进食过多将加重胃肠负担,不易消化而有损脾胃运化功能,不利于冠心病康复,因此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可而止。尤其是本身合并胃炎的患者更要少吃容易产生胃胀气的食品,否则胸闷嗳气会频频发作。总之,“有益消化,不伤脾胃”是饮食总则。  喜好吃豆类和豆制品的冠心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进食量,以免损伤脾胃。豆类营养丰富,富含植物蛋白质,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脂肪含量低,几乎不含胆固醇,从理论上讲,豆类对冠心病有利,但实际上多吃则产气多,这是因为豆类所含的低聚糖如水苏糖和棉子糖,虽然不能被消化酶分解,但可被肠道细菌发酵,分解产生一些小分子的气体,进而引起嗝气、肠鸣、腹胀、胸闷,这样反而会加重冠心病症状。所以说,好东西也要懂得怎样吃才好,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营养均衡才有益健康。  对于冠心病来说,建议将豆打成粉煮成豆糊食用,比一般的食用方法有利消化。  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一定的运动,帮助脾胃运化,同时也可调畅心身,运动一定会让人感觉活力大增的。但不可过于剧烈运动,尤其是激烈的户外活动,而应以舒缓、轻松为主,如散步、太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中医认为,脾胃运化功能与人体情绪好坏关系密切,一有情绪不佳就可能“肝气乘脾”、“肝气犯胃”,造成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同时情绪的激动、焦虑本身也是冠心病患者所要忌讳和避免的。所以要学会放松身心,寻找生活乐趣,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

详情
2016-10-07

眼皮跳动或由肝脾血虚造成

 眼皮负责闭眼的工作,由围绕眼睛的眼轮匝肌所构成;而我们所说的眼皮跳,其实就是控制眼皮肌肉的神经不正常兴奋所引起,也就是部份的眼轮匝肌肌纤维在短时间内不能自主地持续收缩,以致牵动其上的皮肤。  一般在疲劳过度、用眼过久或睡眠不足之时,眼皮跳的发生率较为频繁,其它像是强光、药物产生的刺激,或眼睛被吹进了异物,或常常抽烟喝酒等等,都会刺激眼睛,引起眼皮跳。  最常见的眼皮跳为眼轮匝肌的“肌肉小颤动症”,每次跳个几秒到几分钟;正常的情况只要过一段时间后,便会自动恢复,也可闭上眼睛休息一下,或是用热毛巾敷一下眼睛,以及配合均衡的日常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来缩短眼皮跳动的时间。  如果眼皮跳个不停,便应立即找医生诊治了。假使你的眼皮跳动,是连同半侧面部肌肉、眉毛及口角皆抽动的话,则可能是颜面神经受到刺激所引起的痉挛现象,应积极治疗,否则将会出现口喎眼斜之症。  对于眼皮跳动,中医则认为是由久病过劳损伤心脾,或肝脾血虚日久生风造成的。  若是心脾两虚引起的,并兼有失眠健忘、心烦心悸、食少体倦等症,可以“归脾汤”加减药味治之;若是因血虚生风引起的,并常跳动不止,且与眉、额、面、口角相引而不能自控,则以“当归活血饮”加减药味治之。 

详情
2016-10-07

儿童患糖尿病为何容易误诊

儿童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之一,占糖尿病的5%,且每年正以10%的幅度在递增。儿童患有糖尿病,极易被误诊,这是为什么专家介绍,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儿童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的症状不明显。  通常第一次发病是急性起病,以感染为诱因,或是在发病前几周或几个月,患儿表现出反复呼吸道、泌尿系或皮肤感染。二是发热、呼吸困难、精神不振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多见于小儿,常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另外,以腹痛、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发病急,常被误诊为肠炎、急性阑尾炎等。  很多人认为儿童糖尿病都是1型糖尿病,这是个误解。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大量进食高热量饮食、缺少运动等原因,导致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特别是在肥胖儿童中。  如何才能防止儿童糖尿病被误诊?  专家提醒,首先当患儿出现上述与儿童糖尿病类似的症状,家长在就诊时要向医生准确介绍患儿糖尿病家族史和近期病史,便于医生正确诊断。  除1型糖尿病外,对某些肥胖儿童,如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或出现皮肤黑棘皮样病变时,也应考虑到2型糖尿病的可能,应及时检查血糖,及早作出诊断。  家长不要因为害怕麻烦或心疼孩子,而拒绝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如证实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及时补液及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控制血糖,及时控制病情。

详情
2016-10-07

中年妇女及肥胖者易患胆囊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节奏也变得很快。很多上班一族早上匆匆忙忙,很少有时间吃早饭;周末休息时,和家人或朋友在一起大吃大喝……很多人会出现腹痛、隐痛,后背疼痛,但你知道吗?这些很可能是胆囊疾病的征兆。  不吃早饭容易得胆囊炎  胆囊,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下面、胆囊床上,梨状,长约6-7厘米,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用。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胆囊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人们在吃进食物以后,通过神经反射,使胆囊收缩,把胆汁通过胆道流入十二指肠,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帮助消化。  胆汁主要含胆盐,如果人们不吃早饭,胆汁得不到排放,致使胆囊膨胀,充满浓缩的胆汁,其中高浓度的胆盐即有强烈的致炎作用,形成早期化学性炎症,以后继发细菌感染,造成胆囊化脓性感染;胆汁潴留于胆囊,高浓度的胆盐或胰液返流进入胆囊,具有活性的胰酶,均可刺激胆囊壁发生明显炎症变化,可能诱发胆囊炎。  中年妇女及肥胖者易患胆囊炎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45岁以后,男女性胆囊炎患病比例呈平衡状态。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发作时常伴有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阵发性加重,右背或右肩背部也可感到疼痛,有时还会出现发热。急性胆囊炎常因饮食不当造成,特别是人们过多吃油腻的食物,会反射性地使胆囊收缩,一旦收缩过于强烈便导致胆绞痛的急性发作。所以平时要讲究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适当节制脂肪食物。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长时期的炎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隐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常见于中年以上妇女以及肥胖者。慢性胆囊炎较为常见,因为开始几次发病症状很轻,疼痛不太厉害,常被误认为胃病而不被引起注意,直到急性发作时,上腹部靠右边剧烈地绞痛,甚至疼得在地上打滚和喊叫才来就医。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日常饮食,要多吃清淡食物,可多食用鱼类食物,多喝水,按时吃早饭。  做B超区分胆囊炎和胃溃疡  有时胆囊炎和胃溃疡很难区分。入九以来,气温下降,人体受冷气刺激后,胃酸分泌会增多,胃肠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很多人喜欢吃些辣的食物抗寒,但是吃过多的辛辣食物会对胃造成很大的刺激和伤害,从而导致胃溃疡的产生。胃溃疡的常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位于剑突(心窝)下或上腹部中线周围,呈烧灼性、啮咬性或饥饿性钝痛、胀痛或隐痛;但有时也仅局限于胸腔下部。疼痛有时会持续半小时到三小时;疼痛时有时无,经过数周的间歇性疼痛后,会出现一段短暂的无痛期;这种疼痛常与饮食有关,常因饥饿、服药、酸性食物或饮料而诱发。疼痛可以因进食、饮水、服用碱性食物而缓解。究竟怎样区分胆囊炎和胃溃疡呢?其实很简单,到医院做个B超检查,就一目了然了。  目前胆囊炎治疗方法是腹腔镜切除胆囊。胆囊切除后,虽然失去了胆囊浓缩和贮存胆汁的功能,但对病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并无较大影响。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与正常人相比,差别不大,只有少数人短期内会出现腹泻。  专家提醒:(1)腹痛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胆囊炎,因此出现腹痛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明确原因后,才能对症治疗;(2)平时养成规律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可减少胆囊炎发生几率;(3)清淡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富含胆固醇食物;(4)闲暇之余,多锻炼身体。

详情
2016-10-07

孕期饮食与婴儿视力密切相关

1、孕期饮食与未来婴儿视力的关系  妇女怀孕时多吃油质鱼类,如沙丁鱼和鲭鱼,她们的孩子可以比较快达到成年人程度的视觉深度。这是由于,油质鱼类富有一种构成神经膜的要素,被称为omega-3脂肪酸,在omega-3脂肪酸含有HDA与大脑内视神经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能帮助胎儿视力健全发展。怀孕第7-9个月到出生前后的胎儿如果缺乏DHA,会出现视神经炎、视力模糊,甚至失明。但不建议孕妇吃鱼类罐头食品,购买鲜鱼自己烹饪。孕妇每个星期至少吃一次鱼。  除了油脂类鱼外,还应多吃含胡萝卜素的食品以及绿叶蔬菜。防止维生素A、B、E缺乏。尤其是妊娠反应剧烈,持续时间比较长,影响进食,呕吐的孕妇,一定要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孕早期妊娠反应严重者,不要迁就自己,要勇敢的面对,尽可能的吃您喜欢的食品,您时刻牢记,妊娠反应不是病,是可以通过毅力克服的现象,孕妇的饮食与孩子的视力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您腹中的宝宝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要鼓励自己,多吃对孩子有益的食品。  缺钙的孕妇,生的孩子在少年时患近视眼高于不缺钙的三倍。因此,怀孕期间补充足够的钙是非常必要。  2、妈妈在哺乳期的饮食习惯与小儿视力发育也有着直接关连。妈妈在哺乳期饮食结构不合理,是造成幼儿视力发育障碍的原因之一。  妈妈在哺乳期摄入过多的脂肪类食物,会导致母乳中锌缺乏,如果妈妈不重视对豆制品和胡萝卜素的摄入,会导致母乳中各类营养的不足,这些营养素对小儿的视力发育是很有益处的,会对孩子将来视力发育带来影响。因此,建议哺乳期的妈妈要做到均衡营养,要克服偏食的饮食习惯。  如果实在吃不下一些饮食,应该服用维生素A、胡萝卜素、绿叶蔬菜、豆制品和动物肝脏,这些辅食的吸收都有助于幼儿视力的发育。  母乳中含有与视力发展有密切关系的HDA,这也是提倡母乳喂养好的原因之一,如果不能够母乳喂养,应吃添加有HDA的婴儿配方奶粉。  3、有利于视力发育的饮食  瘦肉、禽肉、动物的内脏、鱼虾、奶类、蛋类、豆类等,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又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份,组织的修补更新需要不断地补充蛋白质。  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对眼睛也有益,缺乏维生素A的时候,眼睛对黑暗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严重的时候容易患夜盲症。维生素A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干眼病。维生素A的来源是各种动物的肝脏、鱼肝油、奶类和蛋类,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胡萝卜、苋菜、菠菜、韭菜、青椒、红心白薯以及水果中的桔子、杏子、柿子。  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对眼睛也有益。维生素C是组成眼球水晶体的成份之一。如果缺乏维生素C就容易患水晶体浑浊的白内障病。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其中尤其以青椒、黄瓜、菜花、小白菜、鲜枣、生梨桔子等含量最高。  丰富的钙粉对眼睛也是有好处的,钙具有消除眼睛紧张的作用。如豆类、绿叶蔬菜、虾皮含钙量都比较丰富。烧排骨汤、松鱼、糖醋排骨等烹调方法可以增加钙的含量。

详情
2016-10-07

高血脂没症状不等于没问题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三个就是大家日常所说的“三高”,在“三高”中,大家只重视高血压、高血糖,而忽略了高血脂,觉得没什么问题的,只要注意一下饮食就会好。高血脂的危险是不易为人们所察觉,很多朋友都是在体检时才发现血脂异常,而在体检后,许多人又因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放松警惕。  高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高血脂的直接损害会导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80%的动脉粥样硬化是由高血脂造成,而动脉硬化会直接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高血脂患者“血稠”,血流缓慢,血液中过多的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形成粥样斑块,使血管壁硬化变窄,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阻碍血液向身体各部位运送营养。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血脂长期升高,脂肪还会在肝脏堆积形成脂肪肝,最终可能引起肝硬化。  没症状不等于没问题  高脂血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发病长时间内患者可能无明显的自觉症状,而仅表现为血脂检查异常。这也就成了大家忽视的原因,大多数人因被健康假状态迷惑,使心脑血管疾病突然爆发。心脑血管疾病看似发病急骤,其实却有着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高血脂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壁上不断沉积,要发展到影响心脏供血的50%-75%才会有表现。高血脂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渐进的和全身性的,最终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致残或死亡。  高血脂是从青壮年甚至幼儿时期就开始侵蚀血管,到了中年时病情发展,但可能没有任何感觉,直至它造成了心脑血管疾病并产生了心绞痛、心肌梗塞、偏瘫等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时候,人们才真正引起警惕。  降血脂要科学  调节血脂是防治冠心病最基本疗法,在临床上,降脂药一般分为两大类,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患者适用于他汀类药物,以甘油三脂升高为主的适用于贝特类药物。但是在服用降血脂药拜斯亭导致死亡的事件后,如何科学的降脂这个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有降脂功效的中药日益为高血脂患者青睐。心血管专家普遍认为,科学的降脂,决不能仅靠药物,而是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多方面的。

详情
2016-10-07

冬季儿童腹泻用药误区

 很多家长不能判断孩子是否腹泻,还有一些家长知道孩子腹泻却不知道怎么用药。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对于宝宝的康复都是不利的。在婴幼儿冬季腹泻的用药情况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专家提醒家长们要足够的重视,避开这些用药误区。  误区一滥用抗生素  秋冬季腹泻大多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肠炎,而抗生素类药主要针对细菌性肠炎。如果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来治疗,不但腹泻治不好反而带来抗生素的副作用。同时由于滥用抗生素药物,会引起耐药株不断增多。使腹泻的治疗更加困难。  容易错用的抗生素有,氟哌酸(诺氟沙星)——12岁以下小儿不宜选用,四环素——8岁以下儿童禁用。  误区二立即使用止泻剂  许多家长一见孩子发生腹泻,就立即使用止泻剂,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发病初期,腹泻能将体内的致病菌和病毒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此时如果使用强效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  容易错用的止泻药有,易蒙停(洛哌丁胺)——5岁以下儿童禁用,复方地芬诺酯(复方苯乙哌啶)——2岁以下婴儿禁用,药用炭——禁止长期用于治疗3岁以下小儿腹泻或腹胀。  误区三只单独使用丁桂儿脐贴  做为一个有10多年历史的老药,其效果被消费者认可是可以理解的。但任何药都不是万能的。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如着凉、消化不良引起的单独使用丁桂儿脐贴,疗效显著。如果是轮状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丁桂儿脐贴外贴与蒙脱石散制剂内服联合使用,效果尤佳。 

详情
24 25 26 27 28/55页 共652条 29 30 31
跳转到第     页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