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上“脑起搏器”,帕金森患者可以重新踢起正步了。昨天是“帕金森日”,前天,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18楼会议室里,南京市“帕金森病之友协会”举行了揭牌成立仪式,患者们以后可以“抱团取暖”,相互取经。
23岁女孩也患上帕金森
6年前,23岁的王玲(化名)偶然间发现自己的手不自主地颤抖,起初以为是劳累过度,她并未在意。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王玲赫然发现,这种症状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手部静止的时候,出现有节奏的震颤。王玲很害怕:“难道妈妈的病遗传给我了?”她连忙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经过该院老年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丁海峡诊断,23岁的她已经患上了“帕金森病”。
由于王玲的母亲也患有帕金森,丁海峡判断,母亲的帕金森遗传给她了。丁海峡告诉记者,被认为是老年人才得的帕金森,如今正在侵扰中年人,甚至年轻人。在门诊中见到越来越多40岁、50岁的中年人身影,甚至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脑“起搏器”让他又能踢正步
相比之下,江苏省人民医院“帕金森病之友协会”会长、70多岁的沈永宽则是帕金森病患者的幸运儿。沈先生年轻时是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身体特棒。但到了六十多岁,不幸患上帕金森病,一直靠服用药物治疗疾病,每天四次雷打不动。2013年下半年,他感觉药物起作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两腿肿胀似千斤重,出门乘车需要别人抱上抱下,吃饭拿筷子都很费力。曾经有次刚走出家门,站在路边的时候,身体就突然僵硬无法移动,连电话都拿不起来。最后还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返回家中。
在痛苦的折磨之下,沈先生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去年11月14日,赵春生主任医生和同事们,将一种“脑起搏器”的神经刺激器植入沈先生右胸皮下,并通过微创手术,将两根电极植入脑内相应神经核团。“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腿立马就有劲了,我是坐着轮椅进来,踢着正步出去”。在一段时间的不断调试下,目前,沈先生生活已能自理,曾经拿筷子吃饭都困难,现在能自己动手洗衣服了;曾经两腿僵硬,现在能够轻松出门乘车,参加老人们的活动了。
压力大吸烟等都易导致发病
“研究中发现,相当部分的帕金森病患者在发病前数年,均有过不同形式的睡眠障碍表现,例如白天嗜睡或睡眠中大喊大叫。”
南京医科大学明基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南京明基医院神经部部长丁新生教授表示,他有个患者平时很沉稳,可是每到半夜睡不安稳,总是拳打脚踢,数年后被确诊患上帕金森病。其发病原因除遗传因素外,工作压力过大、过度情绪刺激、经常接触毒性物质、吸烟、服用精神类疾病药物、营养不均衡等也是导致发病的因素。
患者上肢精细动作变慢,写字渐渐变得困难,字越写越小。行走时起步困难,身体前倾,无法及时停步,这些表现都属于运动障碍症状。
在运动障碍症状出现之前,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流涎、睡眠障碍、抑郁或便秘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