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娜 王云 金陵晚报记者 李花
帮病床上患者梳头、按摩,对话也总是那么轻声细语……在南京明基医院血液内科病房里,记者见到如此温馨一幕。医生告诉记者,这位是患者的媳妇。媳妇叫陈原凤,婆婆叫章祥华,这对“好婆媳”成了病房里的佳话。
三年前
花30多万救回生命垂危婆婆
十多天前,家住溧水的章祥华突然出现了嗜睡的症状。章祥华觉得可能是气候问题,但媳妇陈原凤留了心。“不管怎样,你一定得去医院查清楚。”原来,婆婆3年前曾经犯过一次重病。
“当时很凶险,南京、苏州跑了好多家医院。我公公都打电话回来,让我给婆婆准备后事了。我说,人好好带出去的,一定要好好地回来,要血我捐血,要钱我就出去找钱。”陈原凤的表态让一家人坚定了决心。章祥华在苏州被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随后来到南京治疗。
由于是血液病,需要输血,亲戚、同村的不少人都赶到南京来互助献血,进行血浆置换后章祥华救回了一命。那次治疗让这家花费了30多万元,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借来的。
明基医院血液内科李东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也很凶险。主要是人体缺少一种酶导致血小板逐渐被自身“吞噬”掉。治疗的方法只有置换血浆,新的血浆补充后能将酶激活,血小板也随之能升起来。
三年后
好儿媳哭着给婆婆找医院
章祥华出现嗜睡的症状没多久,病情就急转直下,出现了血尿、牙龈出血等症状。在溧水当地医院就诊后,医生立即让其转院,因为血小板已经很低了。4月24日到南京的医院,当天就进了抢救室。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个名字,让很多医院对章祥华都犯了难,没有血源,没有血浆置换的条件,治疗就无从谈起。
第一家说没法治、第二家建议转院,最后有医生建议到明基医院去治。在到明基医院的路上,婆婆章祥华说,要不,就不治了吧!但是陈原凤说,不可以,你在,就算是躺着,回家还可以有“妈”喊,如果不治了,连这个机会都没有。婆媳俩抱头痛哭。
打通李东主任电话时,陈原凤在电话里哭了。“她哭得这么伤心,我还以为是女儿呢,没想到是儿媳。我在电话里跟她说,我们这儿救过类似的患者,你先来检查一下,看是不是严重到要置换血浆的地步。”挂掉电话,李东主任立即跟血站确定是否有充足的血源,随后为章祥华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虽然极低,但是并没有严重到一定要置换血浆的地步。在给章祥华挂上免疫抑制剂之后,章祥华的血小板渐渐有了“起色”,第三天就升到了两位数——章祥华的性命,再次被救回来了。
大爱
好媳妇还想献血做公益
章祥华住院的几天,家人轮班在病床前照料,儿媳陈原凤尤其尽心,常被误会是母女。“又不是亲妈,有必要这么执着吗?”有亲戚劝陈原凤,别做“人财两空”的事情,而且,欠下那么多的债务,不都要你以后还吗?
“她们说,我一般也就听着,该治还得治。嫁到这家12年,早就成了一家人。”陈原凤说,婆婆也是妈啊,有妈的家才够完整,她嫁过来10多年,跟婆婆住了10多年,婆婆很宽容,对她也非常好,这么多年,没有吵过架。婆婆的人缘很好,出去借钱,人家都愿意借。
陈原凤还有个想法,“如果没有人献血,那么婆婆这病根本没法治疗,这次虽然没用上血,但我想无偿献血,回报给社会。”
4年前在宁受助不忘感恩
90后小保姆回医院当义工
□通讯员 李娜 王云金陵晚报记者 李花晓庄学院实习生 刘梦真
4年前,19岁女孩王侠(化名)突然发低烧被确诊为白血病。为了给她筹钱治病,她的雇主——一对80后夫妻为其筹款,并捐出了1万元。在好心人和她的家人努力下,她康复了。现在,王侠已经嫁人生子,幸福满满。昨天,她回到南京明基医院,她告诉这里的医护人员,她要来做义工,鼓舞那些和她感同身受的患者。
19岁的王侠来自山东枣庄农村,爸爸是瓦匠,妈妈是一位农民,靠种土豆为生。为了供弟弟念书,2011年初,王侠辍学来到南京做起保姆,她当时的雇主是一对80后小夫妻。除了做些基本的家务,王侠还帮着带孩子,时间久了,相处比较融洽,犹如一家人。
有一段时间,王侠感觉头晕,有点低烧,后来又出现咳嗽等症状。突然有一天,张侠昏倒,雇主把她送到南京明基医院就诊,确诊为急性白血病。雇主张先生站出来通过媒体为王侠筹款,一家人也拿出1万元给王侠治病。
南京明基医院血液内科李东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白血病治疗手段就是干细胞移植。但是对于王侠来说,手术费用无疑是天文数字。由于和自己的亲弟弟配型未能成功,家里又实在拿不出治病的钱,李东最终决定为王侠进行费用相对较低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手术。没多久,王侠病愈出院了。
昨天,在南京明基医院血液科病房内,王侠有了新的角色——南京明基医院的一名血液病义工,她说她有些腼腆,不爱说话,但会定期来病房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同时为血液病人鼓劲打气。
“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结婚生子,现在女儿已经一岁多了,我只想告诉大家,得了血液病首先不要去惧怕和抱怨,要有勇气和信心,听医生的话积极配合治疗,会走出来的。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