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点燃血液病人生命的希望

2012-06-06 14:43:44     本站编辑     南京日报     3716次

摘要:2010年7月3日,患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台胞黄先生从明基医院康复出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发病率仅为3.7/100万、死亡率却高达90%以上的血液疾病。然而,从2010年至今,明基医院血液科主任李东却已经从死神手中硬生生地抢回了5个人的生命。

编者按:


医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面对高血压、面对恶性肿瘤、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在南京医学界,有这样一群名专家,他们牵头一个医院甚至全国的某个专项学科,他们苦苦探索,孜孜以求,攻克难题,战胜疾病,给患者带来更健康的身体,抑或是生的希望。南京医学会联合南京日报社,开设栏目,结合南京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有影响力的医学学术会议,走近权威的医学名家,告诉大家最前沿的医疗故事。


5月中旬,“全国第八届难治性血液恶性肿瘤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明基医院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沈志祥教授等国内著名血液科专家就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他血液肿瘤等目前国际上最受关注的问题作专题报告,还有多年从事与血液学相关领域前沿研究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参会代表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院士表示,这次会议对国内难治性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起到了交流和推动的作用。而这次学术研讨会之所以选择在明基医院召开,正是因为该院血液科在多种难治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水平上已经走在了同行的前列。


与死神赛跑,成功救治5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


2010年6月9日下午,李东突然接到电话,一位血小板骤减至8000、血色素5.6克的重度贫血台胞正从扬州送往明基医院的路上。李东回忆说:“下午3点半左右推入病房,当时病人呈嗜睡状态,能唤醒,但问他问题他只是‘啊啊啊’,答不切题。”


在得知黄先生的外周血涂片可见大量破碎红细胞后,一个可怕的名词出现在李东脑海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热、血小板减少、红细胞破碎溶血、嗜睡、蛋白尿,这一系列症状汇总在一起,正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个凶险且罕见疾病的典型五联症,发病率仅为3.7/百万人,但死亡率却高达90%以上。


6月11日凌晨1:30,就在第二次血浆置换结束半小时后,黄先生突发全身大抽搐,双侧瞳孔不等大,随即进入昏迷状态,被转入ICU进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等治疗。明基医院予以了高度重视,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组立即召开了第一次病案讨论会,专家组一致决定:继续加强血浆置换。


然而,每天至少2000毫升的新鲜冰冻血浆从何而来?院方立即联络江苏省血液中心、南京市血液中心,同时通过台办、台协向江苏省内台胞发出“互助献血”动员,在之后的3天里,来自南京、扬州等地的30多台胞赶到明基医院献血。黄先生的救命血浆从未间断。


经16个日夜的抢救,昏迷中的黄先生终于醒了过来。截至7月3日,黄先生共进行血浆置换17次,使用新鲜冰冻血浆达34460毫升,按成人体内血液总量4200毫升换算,相当于全身大“换血”8次。


台胞黄先生是在明基医院成功救治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打那以后,南京的各大医院遇上疑似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都会建议他们转到明基医院就诊。


65岁的马女士起初是因反复神智不清去医院就诊,后病情急剧恶化,抽搐发热伴有呼吸不畅。被就诊医院气管插管连夜送至明基医院进一步治疗时,人已深陷昏迷,全身遍布大量瘀点、瘀斑。办理入院手续过程中,突然心跳骤停。经李东诊断,马女士患上的也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接受风险较高的血浆置换术等治疗后,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的马女士终于恢复健康。


2010年至今,李东和她的同事们已经先后从死神手中抢回了5个患者的生命。


19岁的周玉芝出生在山东农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靠着一亩三分地维持生计。为了供弟弟念书,2011年初,周玉芝辍学来到南京张先生家做起了保姆。除了做些基本的家务,周玉芝还帮张先生带孩子,时间久了,和张先生一家相处得十分融洽。一天做饭时,周玉芝突然昏倒了,张先生和家人赶紧将她送往附近的明基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雇主张先生一家甚至主动拿出了1万元供周玉芝治病。“蛮能干的一个小姑娘,我们家里人都挺喜欢她的。没想到她会得这种病,我们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帮她吧。” 张先生说道。


李东说,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治疗手段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是对于家境贫寒的周玉芝来说,手术费用无疑是天文数字。李东主任一方面通过多家媒体呼吁为病人移植筹资,另一方面,在医院组织大家为病人捐款,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及医院的部分费用减免下,玉芝终于在明基医院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 。“因为实在不忍心看着一个花季少女就这样香销玉殒”。


周玉芝是个有福气的姑娘,准备接受手术的她正好遇上明基医院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无菌层流病房投入启用。李东介绍说:“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最关键的是要度过人体细胞空巢期及排斥期,在此期间,患者因受大剂量的化疗及全身放疗,致使白细胞被杀死,抵抗力很低。如果住在普通病房里,很容易诱发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严重的可危及生命。但如果呆在无菌层流病房内接受无菌隔离治疗,感染的发生率就会明显降低,可保证患者相对安全的度过这段非常时期,帮助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成功。”


入住层流病房后,周玉芝的治疗、护理及生活等均在层流病房内完成,她可以通过看电视、与妈妈打电话等方式,排解治疗期内的寂寞。二十多天后,身体各项指标达到相应标准,获得“新生”的周玉芝出“仓”了。李东告诉记者:“很多病人都会把自己的出仓日当做‘生日’来庆祝,因为成功走出层流病房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新生。”


据悉,目前由李东主任医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存活最长的,已达12年之久。


本报记者 浦宏 耿海华


采访后记


李东的病人大多是血液病重症,然而当记者走进明基医院住院部6楼的血液科病房时,却感受不到压抑和凝重。


病床上的病人如果没有在接受治疗,大多互相聊着天、交流病情,平静的表情、平淡的语气,让人感受不到他们正饱受疾病的折磨。陪伴在侧的家属们脸上也找不到焦躁不安和愁云惨雾,看到来访的记者,他们的很多人甚至能微笑着和我打个招呼。大病当前,正在和死神赛跑的他们为什么能如此淡定?面对我抛出的这个问题,李东微笑着说:“我们一直关注我们病人的心理调适问题,病人应每天都生活在希望中,除了医护人员会每天鼓励病人,我们更推动已恢复的病人探视现病人,给他们打气,来自与他们有相同经历和体验的病友的鼓励更能给予他们力量和信心。”


2008接受骨髓移植后顺利康复的女大学生夏丽,会不定期地来看望自己的救命恩人李东。每一次来到明基医院,她都会主动去血液科病房为大家加油打气。19岁的山东姑娘周玉芝,接受了移植后需要定期来医院复诊,每次来复诊,她都会问李东,“主任,有没有需要我去打气的病人啊?”因为当她们走到生命的岔路口,感到彷徨迷惑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也同样有病友真诚、无私地帮助了他们。


李东说:“对于血液病人来说,大多病情较重、治疗难度大,如何让病人能坚持完成治疗,最终战胜疾病。这的确需要医生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去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同时要特别注重把医疗的人文关怀紧密结合起来,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专家简介


李东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明基医院党委书记、血液科主任;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 南京市医学会血液学会委员,江苏省免疫学血液免疫分会委员,江苏省输血协会理事。承担省、市级课题多项,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二十余篇,曾获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市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多年来从事血液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血液分子学研究,以及药物在恶性血液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等。目前有省级课题4项。 在血液病临床工作中,对处理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殖性疾病,各类贫血,再障、出凝血疾病以及疑难、重症血液病人的救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开展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十余年。

分享到: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