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新闻中心
明基APP
就诊指南
保险信息
健康园地
活动公告
教学科研
护理风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现代快报]“钥匙孔”下切脾脏 “紫”妈妈恢复健康

2010-03-11 11:28:29     本站编辑     本站原创     3835次

年仅23岁的年轻母亲,全身接连大面积紫癜,激素治疗又导致股骨头坏死,难道真的无药可救了?日前,贾女士在明基医院普外科杨德同主任的治疗下终于成功控制住了骤跌的血小板,紫癜困扰也迎刃而解。

        去年年初刚生完宝宝的贾女士,洗澡时突然发现毛巾擦过的皮肤一下子全部紫掉了,十多天后又突然止不住地流鼻血,感觉蹊跷的她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血液检查显示贾女士的血小板数量只有正常值的1/10。考虑到自己还处在哺乳期,贾女士决定再拖一拖,晚些治疗。

激素治疗病情控制,却坏了股骨头

        4个月后,贾女士嘴里经常不停地出血,口腔里全是血泡,连吃饭都变得很困难。无奈之下,她再次来到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她被确诊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这是一种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疾病,患者会出现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咯血、便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颅内出血。它的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从而造成身体瘀斑、血肿。

        而在随后的激素治疗下,贾女士的血小板也渐渐恢复到正常值。但半年后,她却感觉自己右腿走路时很疼,核磁共振显示她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随着激素治疗副作用的显现,贾女士只得选择停药,可血小板再次骤跌至1万/微升左右,仅为正常值下限的1/10。

微创切除脾脏,紫癜妈妈终恢复

        本想保守治疗的贾女士最终选择了脾切除疗法。杨杨德同主任介绍,脾切除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缓解率可达70%~75%,因为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储存血液,同时也是破坏血小板的脏器。

        考虑贾女士还很年轻,家中又有幼子急需照顾,杨主任决定为其进行腹腔镜下的脾脏切除。手术仅用了4个0.5~1.2厘米微小“钥匙孔”就干净利落地切除了贾女士的脾脏,由于杨主任技术娴熟,脾脏切除时脾静脉滴血未出,完全省掉了输血费用。贾女士也顺利恢复,术后7天便办理了出院。

        据明基医院普外科杨德同主任介绍,完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是腹腔镜微创外科的一种高难度手术。贾女士的这次手术难度很大,一是她的脾脏轻度肿大,比起正常大小的脾脏而言,手术中脾门等重要结构更难显露;而且脾静脉是较粗的大血管,处理不好术中很容易出血,技术难度增大;并且贾女士肿大的脾脏与肝脏、膈肌、腹膜、肾脏等组织广泛粘连,层层剥离也增加了手术难度。术后,贾女士在未使用激素的情况下,血小板已升至16万/微升,恢复到正常值范围,紫癜也完全消失了。(刘洋)

相关链接:

杨德同教授,现任南京明基医院普外科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部级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外科分会委员、江苏省胆道外科学组组长。擅长肝胆管结石、肝胆胰疾病及肿瘤的手术治疗和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疝修补、肠切除、脾切除、胰体尾切除以及全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等。

 


分享到:


本网站使用cookies,您继续访问本网站,表示您同意网站使用cookies,详细请见我们的 隐私策略

确认
Baidu
map